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0417号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
王维委员: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落实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行动计划基础工作的建议”进展和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泛开展智能科普,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利用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市科技周等大型活动,举办“人工智能科普论坛”,建立培育智能科技后备人才的长效机制,营造全市理解和支持智能产业发展良好氛围。组织“我是AI-牵手智能新时代”人工智能创新项目评选活动,通过项目征集、成果展示及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互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发展。为进一步让智能制造政策落地见效,增强社会对智能制造的认知度,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微信、调研等多种推广平台。如录制“超级对接”节目,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给予指导,挖掘企业亮点,梳理企业问题,给我市其他同类型企业,提供鲜活的案例,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二、鼓励干事创业,建立容错机制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风险,为鼓励国企企业家干事创业,在充分征求各市管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市国资委党委的名义制定印发了《建立健全市国资系统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从国企混改、生产经营等12个方面细化了容错免责的条件和情形,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免责事项受理、核实、认定等程序,在我市国资系统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旗帜鲜明的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落实大数据条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进一步落实《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今年3月28日“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data.tj.gov.cn)”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数据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的商用、民用、政用价值。通过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启动实施2019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面向全国发布重大专项指南,支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打造应用示范。重点攻克认知计算框架、智能核心算法等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以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与挖掘、安全、智能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应用示范,促进大数据产业链形成有机链条,强化产业链内部有效衔接,推进上下游互为应用场景,立足“需求牵引、技术互动”,推动上下游互为供求协同发展。
四、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同机制
印发2019年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重点任务目标,根据任务分工,制定工作台账,每季度跟踪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建立人工智能重点项目信息库,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软硬件等核心产业,推进飞腾超级计算处理器、血液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35项重大项目,定期跟踪重点项目实施进展。目前项目建设有序进展,深之蓝白鲨MIX水下机器人已进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完成土建和结构主体招标工作,这些项目已完成投资67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
五、用好海河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和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设立方案》,在海河产业基金下,专门设立千亿规模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四个聚焦策略(聚焦关键技术、聚焦项目落地、聚焦领军人才、聚焦项目培育)、四项支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出资比例、财政资金先行投资、加大收益分配让利力度、重大项目一事一议)、一个容错机制的“441”工作推动机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全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今年8月,8支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设立方案通过管委会核准,总规模162亿元,其中海河产业基金计划出资80.8亿元,目前已经注册4支,协议签署2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