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0013号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
余桂玲代表:
您提出的“天津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考与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优化,聚集效应明显,规模实力增强。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智能制造的高度重视,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和1000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构筑了智能制造良好的生态体系。
一是搭建顶层设计,结合天津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赛迪研究院支撑天津市工信局编写了《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7-2020年》,得到了天津市领导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天津市相继制定了《天津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天津市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行动方案,进一步指导天津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简化落户经办程序。截至2018年底,引进各类人才13.3万人,其中技能型、资格型人才4.7万人。着力加强包含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引进,对引进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或专家教练组长、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资助;对引进的国家级技能大师、技能竞赛获奖者,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资助。
三是支持培养高技能人才。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按照"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理念,建成了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涵盖现代制造、现代控制、现代物流、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五大实训领域,配备设备1750台(套),面向企业和学生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合格可享受培训补贴;鼓励企业积极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大师遴选,对依托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的,市级给予30万元、国家级给予5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支持职业院校、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或企业技能培训中心申报市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于市级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给予200万元和500万元的经费资助。
四是遴选示范企业,截止2018年,天津市已获得19个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形成了“13+2+2+2”的示范带动格局:13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2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外地企业的天津生产基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2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共计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4亿元。此外,充分利用天津市100亿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和1000亿专项基金,支持智能制造项目59个,拟支持资金1.67亿元。
五是打造产业地图,天津产业地图已汇集了近2万条企业数据,基于产业数据构建了数据模型,初步搭建了企业数据库,包含企业基础信息、经济指标、科技指标、项目信息等多维数据信息。下一步将逐步完成产业地图的绘制及软件搭建,基于产业地图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进行产业地图软件开发,确立运营模式。同时为搭建天津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天津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六是培育企业创新载体,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从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涌现出曙光计算机、金耀、瑞普生物、力神电池等一批国内技术创新领军企业。
七是谋划市级示范区,天津建立了市级智能制造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出了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实施了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智能制造十大领域中,将形成“支持一个,带动一批,发展一片”的发展格局。同时,天津将在津南、北辰、滨海新区等区域建立智能制造特色示范区。
八是打造装备检测平台,我市具备较强的装备基础,但受限于市场推广应用等相关问题,一直未能发挥我国自主核心重大装备的优势,鉴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境下,我市发挥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打造装备领域检测平台。
下一步,将以市区协同、央地协同、部门协同等方式,推动我市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一、开展市区协同,夯实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通过召开全市智能制造工作推动会,介绍现阶段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情况、下一步发展目标及工作思路。同时,推出我市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实施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梯次培育机制, 树立我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智能制造十大领域中,形成“支持一个,带动一批,发展一片”的市区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我市智能制造发展体系。
二、开展央地协同,助推我市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利用国家智能制造以及我市“智造十条”相关政策,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做好政策宣贯工作,为打造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将“智能制造专家诊断天津行”常态化、制度化、系列化,定期组织对重点企业分批次、分梯度、分领域,开展诊断服务。持续向工信部推荐我市智能制造重点培育企业,展示我市企业发展水平,为今后我市企业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下坚实基础。
三、部门协同开展一系列重要举措,打造我市智能制造
生态体系。与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局等多部门,协同开展智能制造核心装备提升、智能制造人才培育、智能制造供需对接等多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同时,在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的指导下,依托京津冀三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盟,利用北京系统集成商的优质资源和河北巨大的市场潜力,京津冀工信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打造我市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10月11日